Skip to content
Go back

⚾️ 大振,失忆投捕,或许还得捎上下克上棒球少年?

Published:  at  08:58 PM

别催了别催了,我在学棒球规则了…… (是说在不知道规则的情况下还看得津津有味是什么缘故……)

Table of contents

Open Table of contents

大振

什么叫show don’t tell,大振就是最好的例子。它的设定非常没有华彩,只是一群普通的高中生(后面剧情有讲到西浦的偏差值还挺高的,所以学业方面也许一点也不普通?*)想要大家一起打打棒球,开场连具体的个人介绍都没有,大家分了分工,就开打了。但随着剧情推进,不但让我记住了每个成员的名字,每个人的特点也很明确。 这种印象并非来自作者的反复强调,而是通过读者和角色每一页的相处产生。三桥和阿部纵然可以算是特例——三桥由里而外的小鸡感和阿部的妈感(?)从故事开篇就特别明显——但他俩的个性也经历了非常细致的填充。读到20卷时,我对三桥和阿部的印象和故事刚开始完全不同,但他们并没有突兀地变成另外的人,而是他们的动机和个性和我们每个人一样并非只有一面,一种。

三桥和阿部这个组合最妙的地方是随着剧情进展,你会发现他俩一样难相处XDD三桥固然是笑点频出,但是阿部这个急急国王+罗里吧嗦的个性也非常好笑www
三桥和阿部这个组合最妙的地方是随着剧情进展,你会发现他俩一样难相处XDD三桥固然是笑点频出,但是阿部这个急急国王+罗里吧嗦的个性也非常好笑www

(话说回来,棒球类故事是都一定要从投捕关系展开才行得通吗?)

这部最大的优点就是它的具体。训练很具体,学习很具体,闲聊很具体,比赛当然就更具体了。(虽然有时候会觉得人物太多而且 画得太像 导致我真的一个大脸盲)一个因为具体而生动的校园生活/棒球球童生活画像。画面的角落从来不闲着,嘴上说的心里想的塞满画面。 虽然没有所谓的明星球童,但是通过训练和策略,获得“能赢”的自信。这样的角色说出想要全国夺冠的时候才会觉得他们够可爱够有韧劲,实不实现倒是次要,想要看他们计划如何实现。百枝教练真是 项目管理 的楷模(?)……

可能田岛是唯一一个近似天才的选手吧, 一个队总得占上一个上场就能振士气的角色,不是投手也得是四棒?
可能田岛是唯一一个近似天才的选手吧, 一个队总得占上一个上场就能振士气的角色,不是投手也得是四棒?

失忆投捕

和大振相比,失忆投捕的设定可以说完全相反。用一句话粗暴概括的话,就是“只要选手够强,队伍就能赢”,属于更传统的鹤立鸡群且带着鸡群一起进步的设定。看大振的时候就会感觉比赛真的讲得可谓事无巨细,但《失忆》基本上是拿比赛来养角色,两种方式本身没有优劣之分,毕竟想讲的故事并不是同一种。失忆的有趣之处在于对心境的探究-与其说是关于棒球的故事,换成其他运动好像也说得通,但是有什么比投捕关系更适合讲这个故事的呢?

强调的方面不同,这部主要是以比赛养角色
强调的方面不同,这部主要是以比赛养角色

要圭的困境并不是捕手这个位置本身带来的。如果要对投捕挑刺的话,就是在要圭这个角色身上有一种矛盾:他既对投手这个位置投入很多,又仿佛同时理解得不够。这正是剧情的重点——投捕的两人靠着天赋先做到了技术层面的”how”,突然发现自己不理解投捕在团体中的”why“。这是一个关于重新发掘的故事 也是一个让同人女吃得很饱的故事

P.S.: 从事无巨细、把投手当娃养这个角度,说实话,要圭如果看到阿部都得摇头……

下克上棒球少年(顺带一提)

老实说内容上真的不太够看,明明叫棒球少年,但老师方面和棒球无关的戏份太多太杂,训练的内容全是蒙太奇,这种下克上说服力非常欠缺……相比之下,大振才真的称得上“下克上”好吗。 但它怪燃的,不知不觉就被它骗着看完了……



Next Post
Kobo Libra Color入手一个月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