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的睡前(漫画)读物是哆啦A梦。说小时候看略嫌幼稚是真的,小孩子的时候真的不太爱看这种同样是小孩子为主角的故事
。但成年之后再看就真的是在看那个时候的自己,每翻一页都能让五感时光穿梭:暑假下午三四点左右的日光,暴雨前后穿堂风里泥土的味道,江边大钟整点的声音。和当时霸占外婆摇摇椅,窝在里面翻漫画的自己。但即便除去怀旧成分不说,以全新读者的眼光去看也是非常有趣的作品。
比如我都忘了哆啦A梦这么急性子,他吵吵要打电话给联合国的地方莫名戳中我的笑点
当时只道是寻常,但现在看看这40卷的体量,点子的密集,有点被这种量化的创造力惊到 当时哆啦A梦帮大雄解决的问题,几十年过去有的当然已经不再是问题,但对比哆啦A梦的解决办法 vs 现实里的解决办法也有其乐趣。比如电脑铅笔,这不就是可穿戴、搭载AI的设备吗?提到这个我自己都觉得有点俗气,但算是最明显的一个例子。我倒是更希望那个原地种植的设备能有什么实现的可能……
但如果哆啦A梦的小道具解决的都是大问题,普世问题,看多了反而有点无聊。掌握“这算是哪门子问题”和“这个技术太需要实现了”之间的平衡,是保持这部在看起来的时候心情轻松,感受想象力大受刺激,同时能落脚到人情味和一定纯真感的关键。比如可以大造徽章的照相机,只是源于小朋友之间的攀比(但手账er一定能get到吧我说),哆啦A梦终多的是这种围绕没有任何别的用处的道具展开的故事,我也能在这些琐碎之中代入重温只用担心琐碎纠纷的人生阶段。
不过这么一想的话,哆啦A梦所处的未来世界和我们知道的世界倒有一些蛮类似的地方:什么芝麻大一点的问题(哪怕是不能称其为问题的小“不便”)都能有扎堆的小玩意五花八门地告诉你这个问题有多么需要解决,所以你我怎么就不是虽然没有哆啦A梦,但自己花钱把自己埋在小道具里的巨型大雄呢 。